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

近5年會考各單元出題數統計

 從實習開始,每年會考結束就會統計當次會考各單元的題數

為了方便向學生介紹重要性及時近性

會只統計近5年的題數,一來版面不會太多內容,二來也能了解近幾年的出題趨勢


一、
年段來區分的原因為,目前各家版本七年級的內容尚未統一單元順序 

因此統一都以年段來分別

二、
數學題目不可能只考一個觀念,因此以我自己當下認為題目會用到最多的內容來分類

三、
重要程度的星星數,是我在向學生分析時標註的

依據為:
簡單必考題(機率每年必考1題,而且都很簡單,學生一定要會,因此超重要)

中等考很多題(八下三角形單元必考,而且每次都至少考2題,因此超重要)


夥伴們能自由運用,重要程度也能視情況調整,我每年會考結束會持續更新


目前有打算,看能不能每年會考結束,就做一個當年題目更細項的單元題數分析

一方面,能夠在當時教的年級的內容,馬上給學生參考
(七年級大概教到不等式、八年級大概教到平行)

另一方面,教到新學年度時的某些單元時,也能馬上給學生參考

像我今年教七年級,就直接秀第1題


學生會很驚訝,會考真的會考這種題目嗎,而且也算是給學生信心,不要害怕都不會寫


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

【改編】康軒數學好好玩─七上1-4連乘訣

學生學完指數這個新觀念,有括號、沒括號很容易搞混

如果有用過康軒七上的老師,會發現附錄都有數學好好玩這個解謎活動
原版的可以到康軒網站尋找,或是看康軒版的七上附錄

自己改編了內容,主要是將注音符號做修改
這樣題目就能夠適合每位學生




附件為題目及答案

若有玩過的老師,會知道怎麼解開謎語,解開謎語完就能知道密語了
若密語答案不是3個字的老師,再麻煩老師自己跟學生修正了,謝謝

歡迎有使用的老師都能分享使用心得以及學生操作過程唷~

2023年10月9日 星期一

數學老師面對學生的第一個問題

        剛開學的9月,事情接踵而來,當你發完桌上要給學生的通知單時,回到辦公室,

又有一疊資料要發給學生,辦公桌到現在還沒有整理成我喜歡的整齊度…...

 

教書到現在,學生們一定會問的問題,不管哪個科目,尤其是數學,

一定會被學生問: 

「數學學那麼多東西有什麼用?」 

「只要會加減乘除就好,幹嘛學那麼多東西?」

 

開始教書後,我沒有問過其他老師這個問題,我也是到了最近,才有了我滿意的答案

 

我初期的答案是:「你(學生)以後的工作會用到。」
(
自己心裡也在想,這個答案對學生來說貌似太遙遠了,如果他們以後不用工作呢?)

 

今年,我能果斷地告訴學生我的答案

並且在每次教到新觀念時,就能直接用實際或簡單的例子來證實我的答案

 

當然,講認真的,只要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,你給他千百萬個答案,他還是會不想學習

那麼這個部分,就要靠循序漸進的互動及教學,來讓學生感到興趣,甚至覺得信服了


所以,只要學生問:「數學學那麼多東西有什麼用?」

我就會寫下11個大字

不是沒有用,只是還沒用到」


他們是10幾歲的學生,我們是他們2倍歲數以上的成年人

數學有沒有用、可以用在什麼地方、甚至無形中已經使用到,我們都有所體悟

 

我希望讓學生了解的是:

「趁現在先學好,等之後要用到,就不會後悔以前沒學好」

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

開學前:導師的準備


以此篇文章記錄,我準備的事項及物品

並分享給大家,歡迎彼此交流及討論


1.     家長群組(一個禮拜前創立即可)

醒新生訓練及開學應帶物品及注意事項 


2.     學生相關物品準備

(1)   桌牌:利用康軒雲的桌遊卡牌產生器,再護貝

(2)   櫃子名牌:同桌牌

(3)   座位表名牌:4cm*4cm,護貝貼磁鐵,貼在小白板

(4)   號碼名牌:4cm*4cm(可以再放大)

(5)   籤牌:4cm*1cm(貼在冰棒棍)

(6)   值日生、抬餐桶:15cm*4cm(可以再放大)

(7)   科目牌:4cm*4cm(可以再放大)

 

3.     老師相關物品準備(放教室內)

(1)    筆筒:放籤、放文具

(2)    壓克力板夾:夾白紙,寫下代辦事項跟備忘錄

(3)    長尾夾跟迴紋針:收學生各種資料(好用)

(4)    剪刀、尺、釘書機、膠水、膠帶、雙面膠、美工刀

(5)    學生成績登記表、學生名條

(6)    學生自我介紹小卡、麥克風

(7)    備用學生課桌椅

(8)    彩色磁條、黑色磁條

 

目前想到的就這些,或許會視情況增減吧!

2023年8月19日 星期六

國中數學教甄正式老師複試(口試)準備及經驗分享

我的考試歷程可從國中數學教甄正式老師初試(筆試)準備及經驗分享了解

前言可從國中數學教甄正式老師複試(試教)準備及經驗分享了解

 

準備方式是「蒐集所有你做過的事情」

如果你是應屆畢業生,實習時可以勇於嘗試,重要的是記錄心得跟照片

如果你已經代理過,相信你也有一些心得跟照片

 

三折頁跟教學檔案我都有做,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三折頁
這幾年觀察下來,口試委員都會從三折頁內容提問


完成三折頁後,要準備自我介紹,記得準備一個針對三折頁內容的自我介紹

以我為例:

我的經驗有:跟外師協同教學、善用學習單跟實作教材、指導學生科展

因此我在自我介紹的時候,就會分別介紹這些事情,針對每一件事情要提出自己的想法、心得、成效,必要時甚至可以說出同事或學生曾經讚美過你的事蹟

記得!要像寫作文一樣,要有連接詞,自我介紹才能像是一個宣傳,而不是在念稿

像是:

首先,我有...的特色,我會...

接著,我還有...的特質,因此學生們...

最後,我能夠勝任XX縣市老師的原因是...,因為

試著自己一個人坐在椅子上練習,可以搭配手勢跟動作,有自信並且看著前方,接著可以請人聽你的自我介紹,讓他們直接問你問題,鍛鍊臨場反應

 

建議

口試內容是與時俱進的,像我下學期教到線對稱圖形,有帶學生摺星星跟雪花
學生們都很喜歡,就馬上整理心得並放進自我介紹

因此,若有學生跟同事給你回饋或想法都要記錄,並整理成自我介紹

 

考試前可以做的準備

練習到可以將自我介紹輕鬆有自信地介紹出來
當你考古題跟試教練習到膩的時候,可以換練習自我介紹


總結

※如果你還沒進入過複試,可以趁有空時先準備自我介紹跟三折頁,機會來了,就能從容應戰

※如果你有進入過複試,不知道怎麼準備口試,希望我的方法,能夠幫助到你

2023年8月9日 星期三

國中數學教甄正式老師複試(試教)準備及經驗分享

 

我的考試歷程可從國中數學教甄正式老師初試(筆試)準備及經驗分享了解


前言:

我覺得我不是一位很會考筆試的人,這幾年的準備也讓我想通一件事

如果考的是聯招或是一次招考很多缺額的學校,要用這樣的想法提升信心

「初試只要比最低錄取分數高就好,複試只要比最低錄取分數高就好」

(這想法對獨招不管用,對有採計初試成績的教甄也不太適合)

有時間一定要先準備好試教跟口試,機會來了就能馬上準備好!

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

國中數學教甄正式老師初試(筆試)準備及經驗分享

考試歷程:

107年畢業,112年錄取臺北市正式老師

108年:錄取新竹市複試,複試連備取都沒有

109年:複試都沒進

110年:疫情關係,國中都沒開教甄

111年:新北市最低錄取分數進複試,複試備取2(總成績不採計初試成績)
              
花蓮縣進複試,複試備取3(總成績會採計初試成績)

112年:新北市、花蓮縣、新竹勝利國中獨招皆進複試,沒有去考複試
              
高雄市國光高中國中部進複試,連備取都沒有(總成績會採計初試成績)
              
臺中市進複試,連備取都沒有(總成績會採計初試成績)
              臺北市備取3進複試,最後正取(總成績不採計初試成績)

近5年會考各單元出題數統計

 從實習開始,每年會考結束就會統計當次會考各單元的題數 為了方便向學生介紹重要性及時近性 會只統計近5年的題數,一來版面不會太多內容,二來也能了解近幾年的出題趨勢 一、 以 年段 來區分的原因為,目前各家版本七年級的內容尚未統一單元順序  因此統一都以年段來分別 二、 數學題目不...